首页 校园快讯 德育园地 学生天地 教师园地 通知公告 小学部 初中部 双星评选 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 > 阅读信息 小学本部、高新区小学缴费  初中部、高中部缴费  文章中心  新闻中心  图片中心  评教评学  网上阅卷  心理测评  打印本页

 

月满金秋,团圆时刻——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为您解读中秋佳节里的中华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21/9/21 10:12:06  点击 1434 次

            中秋佳节 与您共聚

 

                 夏天的余热还未褪尽

中秋的脚步却已悄然来到

月是故乡明,情是亲人浓

在这个带着浓情厚谊的传统节日里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为您品味中秋的美好

中秋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节日之一,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后被蓬蒙惦记威逼,嫦娥不得已吞下不死药飞升月宫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玄宗夜游月宫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观潮记载表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竖中秋。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灯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人赏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民谣

月光光,照谷场,谷场上,农人忙。今年稻谷收成好,家家户户乐陶陶。月亮亮,吃大饼。大饼勿吃吃小饼,小饼勿吃吃香稃。吃了饼,风调雨顺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

祝全体教职工、亲爱的同学及家长朋友们

月圆人圆,畅叙佳节,

阖家幸福,中秋快乐!

 

 

 

录入:团委 [共 377 篇]   

 上一篇: 不负韶华,不辱使命——聆听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师德模范”的动人故事(五[](9-22)
 下一篇: 第二课堂:“九一八”勿忘国耻,砥砺前行!——记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师生爱[](9-23)

 相关信息:
 尚无信息
 所属专题:
 尚无信息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 Copyright © 2001-2016 www.lcfls.cn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050453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