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观世界,构建晶体之美”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模型制作大赛活动纪实
当抽象的化学公式跃出课本,化作指尖跃动的立体模型,一场科学与艺术的碰撞在聊城颐中外国语校园悄然绽放。为深化对物质结构模型认知,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推动科学教育强校建设向纵深发展。
近日,我校高二年级举办了以“探索微观世界,构建晶体之美”为主题的晶胞模型创新制作大赛。本次活动以 “微观结构可视化”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具象化的模型创作,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晶体结构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物,在实践中感悟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
匠心为尺,雕琢晶体奥秘
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晶体成键特点,利用木棍、牙签、吸管、黏土、泡沫塑料等常见材料,搭建出结构清晰的晶胞骨架与粒子模型。例如,金刚石、氯化钠、氟化钙等经典晶胞模型通过色彩搭配与比例调整,既符合科学原理又兼具艺术美感。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反复调整微粒比例、键长与键角,进一步强化了对晶胞空间构型的认知。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将抽象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科素养转化为直观认知,进一步理解了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参赛学生表示,制作过程不仅巩固了化学知识,更体会到探索微观世界的乐趣。
多元视角,共鉴科学之美
经过评委老师从科学性、创意性、美观性等多维度的评选,共评出二十余项佳作,其中特别优秀的作品将被收录为教学教具,持续服务于课堂教学。
我校高二化学组组长李士强老师认为,模型制作不仅是知识的具象化表达,更是科学思维的进阶训练,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落实的生动体现。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动手建模,对晶体结构的理解从“平面想象” 升华为“立体建构”,更深刻体会到化学与材料科学的紧密联系。
实践为舟,驶向未来星河
活动落幕,但探索永不止步。一颗颗晶胞模型,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科学匠心的萌芽。
创意奖:
姜一帆、王建彬(金刚石模型)
赵长朔、骆嘉欣(石墨模型)
王梓萱(硫化锌晶胞)
张子轩(硫化钠晶胞)
袁嘉怡(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模型)
特等奖:
郑诗凡、周亚慧(氟化钙晶胞)
姚梓萱(氯化钠晶胞)
李卓凝(金刚石晶胞)
李雅宣(氯化钠晶胞)
朱元昊(氟化钙晶胞)
付校琦(铜晶胞)
刘晓茜(氟化钙晶胞)
毛欣阳(二氧化碳晶胞)
王子圳(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模型)
一等奖:
骆嘉欣、刘文涵、李士奥(氯化钠晶胞)
桑维硕(钠晶胞)
庞亚男(苯环模型)
翟绍彤(氯化铯晶胞)
袁同泽(氯化钠晶胞)
吴玟睿(钠晶胞)
李梦媛(金刚石晶胞)
李宏奕(氟化钙晶胞)
王姝凡(氟化钙晶胞)
李一凡(氯化钠晶胞)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将继续以实践为纽带,引导学生用双手丈量微观、用创新对话科学,点亮每一颗科学火种,汇聚成探索未知的璀璨星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