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快讯 信息公开 通知公告 学生天地 教师园地 小学部 初中部 德育园地 双星评选
 
>>当前位置: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 > 阅读信息 文章中心  新闻中心  图片中心  评教评学  网上阅卷  心理测评  打印本页

 

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冲击


发表时间:2003/12/3 17:13:41  点击 5364 次


一、网络需要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


    互联网的普及使青少年儿童成为"网上的一代"。青少年儿童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聊天和游戏,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网络在降福于年轻一代的同时,也在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网上一些不健康的暴力和色情内容时刻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年轻一代,侵蚀他们纯洁的心灵。据国外学者统计,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黄色内容的时间要多于网上的学术交流。网络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对学校的德育目标进行重新的思考。学校教育应当把提高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最迫切的目标,着力培养和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邀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二、网络需要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


    网络给予学校德育的影响不仅仅是信息量的过度与失控,而且网络交易过程中也存在着道德的问题,如电脑"黑客"的攻击,制造和传播病毒,建立色情网络,利用网络欺诈等。网络既是德育的手段,又是德育的内容。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德育应当从德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的重新设计德育内容。一是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二是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标准与道德实践统一起来,避免"我看到善并赞同善,但我做的却是恶"的道德认识与行为的分离,以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三是开设网络道德课程,制定和完善网络伦理道德体系,让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以此防范学生的网上不良行为。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如美国杜克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和国际互联网络"课程,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三、网络需要重新开发学校德育的渠道和手段


    网络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德育的渠道,提供了丰富的道德信息资源。如果学校德育能够重视开发利用网络的德育功能,把网络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既能够充分占领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时空,又能够使德育更具实效性。通过网络开展德育可以有如下的形式:一是作为德育的辅助工具。二是开设网上德育课程。三是建立有教育意义的网站。


    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思考应对的策略,既要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又要形成防范机制,做到趋利避害。首先,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由于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不同的层次,他们对网络信息的接受能力具有差异性,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应当具有针对性。对于"从娃娃抓起"的少年儿童,教育的重心应当放在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方面;对于青年学生的德育应侧重于网络规范和网络责任的教育。


    其次,发挥教育对象的道德主体作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学校的网络德育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强制、片面的教育方式,遵循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原则探索德育的新方法,把正面疏导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启发他们的道德思维,自主建构正确的道德理念,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再次,这用立法手段保证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内容杂乱,对于毫无防范能力和意识的教育对象来说,网络不良的诱惑难以抗拒。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网络法规,用以规范网络行为。运用法律手段既可以避免网络犯罪行为,又可以为学校德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最后,协同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学校首先应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采取措施控制学生上网。网吧经营者也有责任和义务监督青少年儿童上网,禁止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不健康的内容。提供网络服务的网站也有责任采用技术手段封锁黄色信息。有关管理部门也应当通过立章建制严格规范网上交易活动,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对于利用网络传播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或者进行反动宣传活动的网站应坚决取缔。

 

录入:政教处 [共 216 篇]   

 上一篇: 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

 相关信息:网络
 尚无信息
 所属专题:
 尚无信息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 Copyright © 2001-2016 www.lcfls.cn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05045335号-1